作為汽車發動機氣門可靠性測試的核心設備,品魁 TE 35 氣門沖擊臺架憑借精準的工況模擬能力與穩定的測試性能,成為發動機研發、零部件檢測環節的關鍵裝備。其性能參數的科學性與測試流程的規范性,直接決定了氣門沖擊測試結果的準確性,為后續產品優化提供核心數據支撐。
一、核心性能參數:精準匹配氣門測試需求
品魁 TE 35 氣門沖擊臺架的性能參數圍繞 “模擬真實沖擊工況" 設計,覆蓋沖擊強度、控制精度、環境適配等關鍵維度,可滿足主流乘用車、商用車發動機氣門的測試需求。在沖擊參數方面,該臺架沖擊力度調節范圍為 500-5000N,沖擊頻率支持 0.5-10Hz 連續可調,能精準復現發動機不同轉速下(如怠速、高速運轉)氣門與氣門座的沖擊強度,其中沖擊力度控制精度達 ±1%,頻率波動≤0.1Hz,確保測試數據的一致性。
試樣適配性參數上,臺架支持氣門直徑 5-35mm、長度 30-200mm 的試樣安裝,配備多規格夾具,可兼容平底、球面、錐形等不同結構的氣門類型,無需頻繁更換工裝,大幅提升測試效率。在環境模擬能力上,臺架集成高低溫環境艙,溫度控制范圍為 - 40℃-150℃,濕度調節區間 30%-90% RH,能模擬高原、高溫、嚴寒等工況下的氣門工作環境,測試過程中溫度波動≤±2℃,濕度偏差≤±5% RH,保障復雜環境下測試結果的可靠性。
此外,臺架還具備數據采集與分析性能,搭載 16 位高精度傳感器,采樣頻率最高達 10kHz,可實時采集沖擊力度、位移、頻率等數據,并通過配套軟件自動生成測試曲線與報告,數據存儲容量支持 10 萬組以上測試記錄,便于后續數據追溯與分析。
二、標準測試流程:規范操作保障數據精準
品魁 TE 35 氣門沖擊臺架的測試流程需遵循 “準備 - 調試 - 測試 - 收尾" 四步規范,每環節嚴格把控細節,避免操作影響測試結果。
(一)測試前準備
首先進行試樣與設備檢查:確認待測試氣門無外觀損傷(如裂紋、變形),測量氣門直徑、長度等關鍵尺寸并記錄;檢查臺架夾具、傳感器是否完好,高低溫環境艙密封性能是否正常,添加液壓油至指定刻度(油位需在觀察窗 1/2-2/3 處),確保設備處于待機狀態。隨后根據測試需求,在配套軟件中設置參數:輸入氣門型號、材質等基礎信息,設定沖擊力度(如 2000N)、沖擊頻率(5Hz)、測試時長(如 10000 次循環)及環境條件(如常溫 25℃、濕度 50% RH)。
(二)設備調試與試樣安裝
將氣門固定在專用夾具上,調整夾具位置,確保氣門軸線與沖擊頭中心線重合,避免偏心沖擊;啟動設備空載運行,測試沖擊頭運動軌跡是否平穩,傳感器數據采集是否正常,若出現數據異常(如力度波動超差),需重新校準傳感器(通過軟件 “校準" 功能,輸入標準砝碼重量進行精度修正)。調試完成后,關閉環境艙門,預熱設備 10-15 分鐘,待溫度、濕度達到設定值并穩定后,進入正式測試階段。
(三)正式測試階段
點擊軟件 “開始測試" 按鈕,臺架按設定參數運行,沖擊頭周期性對氣門施加沖擊載荷,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并上傳至軟件。測試過程中,工作人員需每 30 分鐘巡檢一次:觀察設備運行噪音是否正常(正常噪音≤75dB),環境艙溫濕度是否穩定,軟件數據曲線是否無異常波動;若出現緊急情況(如設備異響、數據突變),可按下急停按鈕暫停測試,排查故障后重新啟動。測試結束后,設備自動停止運行,軟件生成包含沖擊力度 - 時間曲線、累計沖擊次數、極值數據的測試報告。
(四)測試后收尾
打開環境艙門,取出測試后的氣門,觀察其表面磨損、變形情況,必要時進行尺寸復測;清理夾具與沖擊頭殘留雜質,關閉設備電源,排放液壓系統余壓,整理測試報告與原始數據,歸檔存儲以備后續分析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